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兰若蝉声 > 第三十四章 不知火舞红云起 八百比丘素面寒

第三十四章 不知火舞红云起 八百比丘素面寒

第三十四章 不知火舞红云起 八百比丘素面寒 (第2/2页)

当看到深沙尸体的时候,小龙王更加沉默了。
  
  深沙斜握禅杖,倚在暂置经文的阁楼门枢上,立而不倒,双目圆睁,眉心一点殷红,流出的血不过涓滴。
  
  他似乎至死都无法相信对方的剑竟然如此之快!
  
  在他作出有效反应前,被对手一剑刺入眉心,剑入颅一寸三分便快速抽出。
  
  剑未伤及后颅大血管,但足以致命,足见凶手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杀手。
  
  “五弟,那红衣女子刺你的一剑,是什么样子的?”
  
  “那确实是一种真正的杀人技,不过……”
  
  庆云正想指出刺死深沙的这一剑,准确,精妙,乃是中原大派剑技。
  
  但是忽然瞥见小龙王望向他的眼神,似乎明白了些什么,立刻改口道,
  
  “不过那女子似乎在后山禁地隐修,我们不便打扰吧?”
  
  小龙王将头转向两位道人统,
  
  “人命关天,二位大师如何说法?”
  
  宝念大师闭口不语,道人大统却口宣佛号,正色应道,
  
  “禁地便是禁地。
  
  佛国超脱世俗,所谓恩怨羁绊,不过风烟;
  
  一切因果,自有循环。
  
  小龙王莫要再存此念啦。”
  
  小龙王一声冷哼,
  
  “若我今日非要入后山一探呢?”
  
  道人大统神秘一笑,
  
  “贫道且作壁上观,小龙王请便便是。
  
  只是一切随缘,莫要太过勉强。”
  
  小龙王向大统合十一礼,
  
  “就是这句话了。
  
  二弟,五弟,我们走。”
  
  几人先绕去了膳房,请那莫愁姑娘暂时照顾三弟,然后便轻车熟路,再向后山行。
  
  庆云想起小龙王查看凶案现场时对自己使的眼色,再次确认道,
  
  “大哥真的认为是那红衣女杀了深沙?”
  
  “二人并无恩怨交集,多半不会是她。
  
  只是观那一剑,并非寺中诸人所为,定是还有其它势力环伺在侧。
  
  此时若没有直接证据,还需等那些魑魅魍魉再次显形作乱才能查得分明。
  
  与其为此苦耗,还不如捡了这根鸡毛当令箭,闯一闯后山。
  
  今天寺中的戒备定是最高级别,要全力保障二皇子的安危无虞。
  
  那么道统首座,断不会轻易离寺,干涉后山。
  
  错过这个时机,以后再找探山的机会,可就更困难了。”
  
  “嗯,大哥说的是。”
  
  还是那间小庙,依然横亘在山路要冲。
  
  小龙王当先推开庙门,向大殿走去。
  
  就在他要拾阶而上的时候,殿内飘来一阵曼妙仙音,
  
  “看来今日想要留下小龙王,是不会太容易了?”
  
  小龙王朗声大笑,
  
  “这位可是比丘尼统胡僧芝大人,今日,看来要得罪了!”
  
  他的身形随声而上,几个纵跃,便来到殿前。
  
  暅之庆云一左一右,紧随其后。
  
  殿中此时只有两人,一名比丘尼盘膝坐在佛像前,宝相庄严,却难掩风姿,宛若慈航。
  
  他身后站了一名中年男子,
  
  黄衣,玄裳,横缚朱带,
  
  头戴高冕垂七旒白玉,胸抱黄玉斧腰插宝刀,端得威风凛凛。
  
  小龙王一见此人,顿时一呆。
  
  这个人他并不认识,但是他的穿着制式却与天子礼袍齐制,只是帝冕垂白玉旒十二,此人仍戴三公礼制七旒冕,但寻常三公冕上只能挂青玉珠,他却可以挂白玉。
  
  这些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此人衣冠,玉斧都是御赐礼器。
  
  人臣之极,可受天子九赐,在古代文献中通常写作九锡。
  
  所谓九锡,既帝制车马,衣裳,虎贲,乐器,纳陛,朱户,弓矢,斧钺,秬鬯。
  
  得此九赐,位于天子齐。
  
  古来得九赐者,大多王莽,曹操,司马昭之辈,
  
  先如九锡再篡位已经成了乱臣的套路。
  
  所以九锡如诅咒,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。
  
  明哲若诸葛亮,司马懿,均推脱不受。
  
  九锡之下,就算得天子赐其中一两样礼器,那也都是了不得的人物。
  
  比如当年齐桓公连横诸侯为群雄霸主,周天子也只授两锡。
  
  说到当今元魏这一朝吧,除了刚刚去世的太尉冯熙,追九锡。
  
  再就只有亡国北投的齐郡开国公宋王刘昶,也就是斩蛇山庄主人,得赐衣冠,玉斧。
  
  除此二位,就连小龙王也没听说过还有第三个人受过如此恩遇啊。
  
  眼前这个人当然不会是已死的冯熙,也不会是重伤闭关的刘昶,这两个人小龙王都认识。
  
  可是他仔细辨认了对方的冠,服,确认是天子赐礼无疑。
  
  持玉斧钺者有代天巡狩之权,小龙王也不敢造次,只能恭谨地叉手作礼,
  
  “敢问比丘尼统身后的这位大人名讳。”
  
  那人昂头傲然不语,还是由比丘尼统微笑解释道,
  
  “小龙王已然知道贫道俗家姓氏。
  
  应该已有计较才是。
  
  若以世俗礼法论,身后的这位大人应是贫道家兄。”
  
  小龙王此时在脑袋里拼命搜索,胡氏,胡氏望族,啊,只有一支安定胡氏。
  
  这一支胡氏近些年出过什么大人物吗?
  
  他猛得想起一件事,抬头问道,
  
  “阁下可是假节都督胡世玉胡大人?”
  
  胡世玉,名国珍,字世玉,出陇西望族安定胡氏,
  
  祖上历事汉,曹魏,晋,后秦,胡夏,均握兵持剑,鞭扬陇西。
  
  自赫连胡夏为汉所破,胡氏降魏,也因此得了个武始侯的封号。
  
  但胡家自此变得异常低调,甚少干政。
  
  直到当今魏王临朝,初代武始侯薨,这才招新侯爷胡世玉上洛,封都督,假节。
  
  虽然假节是仅次于九锡的殊荣,也有代天巡狩之权,
  
  但是时人普遍认为魏王此举只是为了给胡世玉封一个虚职,将其召入洛阳监视,以控制胡家在陇地的势力。
  
  因为魏国官制沿用三公,兵权握于太尉,
  
  都督这个职衔虽重,却并无具体职司。
  
  此后胡世玉除重大礼祀活动,可免上朝,便真如风评所说,如闲散王爷一般被养在了京师,毫无存在感。
  
  所以小龙王想起这个人来,可着实费了些时间。
  
  只是这胡世玉何时又被授两锡,又为何出现在这里,小龙王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。
  
  “呵,不愧是小龙王。
  
  而今大魏朝野,能记起胡某人的,恐怕不多啊。”
  
  这胡世玉见被小龙王喊破,神情顿时缓和很多,不似最初那般倨傲。
  
  小龙王此时忽然神色一凛,对暅之和庆云道,
  
  “眼下有些事情涉及大魏军机。
  
  你们若是知晓反会招来祸事,两位义弟可否暂避?”
  
  二人均识得大体,一齐躬身退下。
  
  小龙王这才重新望向胡世玉,冷冷说道,
  
  “世人均说胡都督挂了个虚职,此时看来却是被另委重用。
  
  都督所督的,应当是魏王保义军吧。”
  
  “呵呵,小龙王心思缜密,有乃父之风。
  
  你可知这保义军的上代都督,就是令尊拓跋钟馗?”
  
  “什么?”
  
  这次轮到小龙王自己吃惊了。
  
  北保义,南忽律,乃是举世皆闻,却鲜有人知其底细的两支番号。
  
  这两支部队分别是南北两朝执行秘密任务的暗部。
  
  他们由谁统帅,军制如何,驻兵何处,执行过什么任务,没有人知道。
  
  小龙王自小就被告知自己的父亲是个英雄,但每当被王族其他少年问及父亲的事迹,有何战功,哎,他就卡住了。
  
  直到今天他亲耳听到胡世玉说破这个真相,方才恍然大悟,不禁百感交集,几欲涕零。
  
  》》》》》敲黑板时间《《《《《
  
  上回书我们说到,此节将会分说吴太伯的来历。
  
  吴太伯,又称泰伯,据说是周王先祖古公亶父的长子,姬姓,因为他认为三弟季历比他更适合为王,便携二弟虞仲(仲雍)一起出走吴地建立吴国。
  
  这就是吴王姬姓说的来历,出于《史记•吴太伯世家》。
  
  我们先放下该不该质疑史记,能不能质疑史记这一类权威崇拜的问题。我们只研究吴国世系,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。
  
  古吴国世系:
  
  泰伯,仲雍,季简,叔达,*周章*,熊遂,柯相,疆纠夷,餘桥疑吾,柯卢,周繇,屈羽,夷吾,禽处,转,颇高,勾卑,去齐,*寿梦*,诸樊,餘祭,餘眛,僚,阖闾,夫差
  
  笔者在周章和寿梦这两个名字上分别做了个记号,是为了各位看官理解方便,笔者想用这两个名字把吴王世系切成三段讨论。
  
  第一段伯仲季叔到周章,按照《史记》所说,武王克殷,始封吴王,此时周章已王于吴,所以封吴王。这一段有几个问题:一,先四君为何如此巧合的用了伯仲(叔)季的顺位词?(其中泰伯,仲雍为兄弟,仲雍生子名季简,这个顺位使用便已经不循古制。)二,《史记》关于仲雍记载存在矛盾,因为文中还说“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”(此处虽有两个虞仲并非一人的说法,但是周氏兄,虞氏弟本身就缺乏逻辑,这两个氏本不同源)。三,周章如何可称周氏?文王十八子,子子不同氏,前文讲过上古人以封号为氏,以国为氏。章既已王于吴,为何不称吴伯章而称周章?
  
  各位看官若是觉得这些理由实在牵强,那我们再往下看第二段的诸王。
  
  第二段从周章到寿梦的这一段世系,诸王的氏族有来自芈姓落穴熊的熊氏,屈氏,有三柯氏,有越地勾氏,也有有虞后裔餘氏。说明这一段时间吴地无定王,而且大多都为非姬姓王。
  
  最后,《春秋》在写到寿梦时,称吴国始有纪年。因此通常寿梦以后诸王才被认定为可实考的吴王。此后的吴王及吴王族,则多以夫,餘,吴,虞,余,夫余为氏(原因前文已有分说),盖字、音微谬也。
  
  因此自泰伯到其后吴王的一脉传承,是不牢靠的,自周章而上,明显是以辈序拼凑出的世系。这是将吴文化楔入周文化的文化印记,后来成为了周人吴人都愿意接受的广泛共识。
  
  当然,要证明这一点,我们还需要考证季历传说。关于泰伯,虞仲让季历的这一传说,在晋代出土文献《竹书纪年》中是不存在的,仔细推敲的话,这似乎是另两个故事的组合。
  
  一则是《史记•吴太伯世家》“(吴王寿梦)二十五年,王寿梦卒。季札贤,而寿梦欲立之,季札让不可。”寿梦之后存纪年,其后历史可以参考吴国自录一手史料,属于相对可信史料,其中提到了(四子)季札让贤的故事。
  
  第二则是祖类东南迁,先秦典籍《世本》及《史记索引》均记载,“太公组绀(即公叔祖类)诸(之于)盩(今周至)”。周代先祖是在公叔祖类(季历的祖父)这一代自豳地出走东南,于周至另建家园的。我们现在常说的周部落先祖,自亚圉以上,实为豳部落,公叔祖类迁到周至以后的部落才是真正的周部落。豳为周之祖庭,在周朝地位超然,不以诸侯计,不著其史(本系列讲后续作品讲到二王三恪的时候会继续展开原因,揭示一些历史黑洞),但在《诗经》诸风,有其别篇。
  
  周人作史,为了附会周吴一体说,捏造了伯仲叔季周(章)五先世,放在诸蛮王轮替时代之前。然后又将季札让贤和祖类东南迁合一,变成了让贤季历,太伯东南迁。上一章的标题:泰伯季历皆传讹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  
  这样大费周章的制造周章五先世,虽然为周官史家讳而不谈,传而不经,但是依然通过语言和文字留有烙印。
  
  周章这一词,在汉语中有三个基本解释,除了周游这个意思可以从字源上找到出典,其余二解都不合词法。
  
  周章解释为周折,虽然所传最广却无人可寻其源溯。
  
  另外一个解释就更有意思了,周章,传又解为惊惶(《康熙字典》如是注),此解不但字法不通,而且所见词汇如“周章夷犹”,“狼狈周章”其实都是在形容夷蛮禽兽遭受突然袭击后的狼狈惊惶。所以这里的周章其实是指代来自夷方的秽昧之相,此解的来源,便应是吴夷。
  
  为吸纳当时的吴地夷,大费周章的撰出太伯(字源上和太公,太一一样,其实就是祖宗的意思)出姬姓的世系,才赋予了“周章”一词无法用字法解释的深意。
  
  但是自周以降,太伯作为吴人,以及吴人衍射族群的祖先象征,已经成为全民族认知,再也没有遭到过挑战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,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世子稳重点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