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宝镜问世
第233章 宝镜问世 (第2/2页)一个胡商激动得眼睛瞪大,不停揪着胡子,显是看到了发财的机会,向徐齐霖拱了拱手,说道:“徐丞——不知此物作价几何?”
徐齐霖故作高深,笑而不语。
“此物即便是在长安出售,也定然价值连城。”周贵福故意使坏,也点出了其中最重要的关窍。
在这里就能卖个好价钱,你若想着贩往域外,岂不是赚得更多?所以,想要得到,价格低了就别想了。
其实,徐齐霖也知道镜子贩往海外乃是巨利。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,还是陆上丝绸之路,去往的国家有很多巨富之辈,王室就更不用说了。
当然,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不算兴盛,主要还是走陆路过西域,前往中亚、东亚,甚至是欧洲国家。
“扬州比长安差吗?”又有一个商人不甘示弱,说道:“若论豪富程度,不遑多让。”
唐代扬州,当然是一个值得“放浪风流”的地方。“市桥灯火连霄汉,水郭帆樯近半牛”,“夜市千灯照壁云,高楼红袖客纷纷”;时人称之为“江淮之间,广陵大镇,富甲天下”。
“或可在杭州、福州、广州售卖。此宝物由番人运之海外,为可献之外邦宫廷,作为晋身之阶,黄白之物又算得了什么?”又有一个商人来显示自己的思路高明,说完还向徐齐霖露出讨好的神情。
不管卖到哪里,都是前景光明啊!徐齐霖含笑颌首,开口说道:“过完年,当举行一次公开拍卖。日后嘛,或者会正常挂价销售。当然,在交易所内,诸位都是自己人,优惠肯定是有的。”
停顿了一下,徐齐霖伸手指了指桌案上的镜子,继续说道:“这一面,便作为样品,在此展出。而此处,某将其设为宝货展示厅,诸位手中有什么奇珍异宝,也可拿来一并展览。”
周贵福转着眼珠,很想代表冯家把这一买卖包揽下来,哪怕只是多拿下几面,在广州卖与海商,也是大有赚头。
可要拿出怎样的条件,才能让徐齐霖动心呢?嗯,现在当着众人,先不要说,私下里拜见后再谈不迟。
看到众商人若有所思,显是在估摸价值和获利几何,也有面带疑惑,张口欲问详细的。
徐齐霖苦笑了一下,说道:“此宝镜产出极少,一年能出二十块如此品质的,已是极限。”
哦,明显有几个商人长出了一口气,这下子心里有底了。
一年二十块,哪怕是大唐吧,那么大地方,那么多富豪,还愁卖不出去?至少,这宝镜的价值在五六年内是不会掉得很多的。
…………
宝货展示厅很受欢迎,除了那面一尺见方的镜子外,徐齐霖还把自家的商货也拿来了一些。
虽然光学玻璃一半时还没制出来,但不妨碍徐齐霖用天然水晶代替。望远镜肯定是军用品,不能制造销售。但单片的近视镜、老花镜,却在年前推上了市场。
其他商人也不甘落后,这可是免费打广告、提高知名度的好办法。不管是不是珍宝,反正最少也给留一个展位,不用白不用。
当然,消息不胫而走,来的人多数都是来见识宝镜的。据说,已有胡商准备资金,要在年后的拍卖会上出手竞标。
而在摆放镜子的展台上,当然没有标示价格,显示着奇货可居的身价。
“若是能以六千贯上下得到宝镜,贩之海外,应能获利数千贯吧?”一个商人估计着,这让几个同伴的眼睛都红了。
“一年只有二十面宝镜出产,便是在大唐,也不会低于八千贯。”一个矮胖商人低声说道:“若以八千贯拿下,卖到万贯,也不是很难吧?”
“有皇亲国戚、权贵高官来看过宝镜,他们要是加入竞买,这价钱不知道要抬到何地步了?”有人咧着嘴,觉得拍卖会上定是竞争激烈,不好得手。
“只怕海外的蕃商也来抢货。”同伴摸着颌下胡须,不无忧虑地说道:“此等宝镜,他们若贩至海外,获利岂止数千贯钱财?”
“是啊!”矮胖商人挠着脸,深以为然,“那些蕃客,以善贾往来海上,贩卖香料致产巨万,财力自是雄厚难敌。”
“趁着他们还不知道消息,这回总要买下一两面。”同伴咬了咬牙,说道:“哪怕是小的也好,转手出去,应是稳赚不赔。”
“正是,正是。”矮胖商人连连点头。
所谓大宝镜,就是一尺见方的。而小的,便是巴掌大小的,可供随身携带。徐齐霖只说了大的一年二十面,小的却没有透露具体数字。
即便是大的,徐齐霖也不打算一年只造二十面。象合作伙伴冯家,大可以偷偷放几面或十几面出去,通过广州这个港口对海外出货。
象周贵富,已经送上厚礼,却并没有说明以何价购买几面镜子。他的身份还不够,只是打下前站,后面自有冯智戴前来接洽。
而徐齐霖也不能确定价格,总要在拍卖结束后才会有依据。或是以拍卖的高价降一成,或是两成,才好明码标价,将镜子推向市场。
此时,徐齐霖已经进了皇宫,让小昭带着镜子去了冰霞宫,他带着一面前往千秋殿。
在殿下并没有等候,几乎是宫人通报完,李二陛下便让宫人引徐齐霖进来。
徐齐霖进到殿内,见礼已毕,直接把镜子献上,便静等李二陛下发话。
“这便是那价值连城的宝镜?”
李二陛下显然已有所耳闻,但当镜子摆在面前,看着里面清晰的映像,纤毫毕现,连毛孔都看得清清楚楚,也不由得瞪大眼睛,现出震惊之色。
徐齐霖看着李二陛下转动脖子,盯着镜中人像,满脸的不可思议和震惊之色,不禁抿了抿嘴角,心道:没见过吧,从来也没这么清晰地看到自己吧,胡子拉茬的,还以为自己很帅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