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五章 国内海运
第一百零五章 国内海运 (第2/2页)李旦呵呵一笑,说道:“说得有理,咱们是前辈,他是后进,确实是没有主动结交的道理。”
颜思齐喝了口酒,一股热线下肚,觉得甚是舒爽,不由得张嘴吐出酒气,说道:“某觉得,明日觐见,可能还会说到帝国银行。异地汇兑,放款借贷,对商人来说,也是件好事。”
“对了,还有存款。”颜思齐又补充道:“看过报上的章程,某觉得甚是方便。”
吴大章点了点头,说道:“异地汇兑确实好,既安全,又省了运输的费用。贷款嘛,利息也合理,比钱庄的低不少。”
总归是皇帝自己办的产业,取个帝国名字遮掩,几人都是这样的想法,却和朱由校的意思有所差距。
但他们猜得也不错,朱由校确实有借此次集体召见的机会,好好宣传一下银行的业务。
另外,朱由校想到的不仅是“商”,更希望“工商”结合,以安置更多的失地百姓,最好能促进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。
在朱由校看来,明朝的商品经济虽然繁荣,但在商品生产上却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。而依靠农民的以织助耕、以副养农,却始终难以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。
也就是说,独立手工业者要大力发展,才能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。
但资本雄厚的商人集团,真正投入到大规模商品生产中的资金却并不多。相当一部分资本都转向了购买土地、放高利贷,或是交结官府谋求特权保护。
所以,朱由校一面要鼓励商人开厂招工,一方面也要利用帝国银行的信贷,鼓励手工业者进行扩大生产。
而且,提高商税的比率,并不是要约束和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。
取消对商人“派买”,一次交税免除钞关收费,简化商人贩货运输的管理。以及日后对税课司局和钞关的改革,减少对正当商人的盘剥,可都是对商人的利好。
这一步一步的筹划,并没有多少人能看透全部。就象李旦、颜思齐、吴大章等人,也只是看一步走一步,在不断揣摩中被朱由校推着向前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不被人理解,真的,好象也挺好哈!
朱由校觉得作为一个皇帝,要称为合格的话,就不能让人彻底理解。那样才有神秘感,那样才让人搞不懂。
主要说的还是下面的大多数的臣子,身边人就算了,枕边人就更要心心相映了。
“皇爷,裕妃娘娘很喜欢吃橙子,还有樱桃干。”李成成进来禀报道:“还让奴婢代她叩谢天恩。”
朱由校点了点头,重新注目于题本,共有两份,一份是两淮盐法道袁世振呈上的,另一份是两广盐法道林希实奏来的,涉及的是历史遗留问题“淮粤之争”。
之前看到袁世振的纲法实施效果显著,朱由校便未再深入研究。也是事情太多,军事、政治、经济上的都有,还得编书,忙得他也没有多少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