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武进士初印象,敌之所思
第四十五章 武进士初印象,敌之所思 (第2/2页)特别是旅顺堡,派兵去攻的话,敌人可能乘船而走;也可能坚守旅顺堡,却利用船只的优势,在最狭窄处的南关登陆,封闭攻打旅顺的军队。
两千人哪,多半是看着弃守的旅顺堡觉得可惜,在进行一下试探。派兵去打,明军十有八九会再乘船下海,只能扑个空。
努尔哈赤觉得分析得很清楚了,更觉得就算明军占领旅顺堡,也形成不了大的威胁。
旅顺堡可以弃,沿海堡寨也不必守,吸引明军登岸,再施以快速打击,也不失为一个办法。
而且,冬季发动进攻时,也完全可以大步收缩,以节省驻军数量,并能集中兵力。
暂时的,收缩只是暂时的。就象明军弃守广宁,退至宁远、觉华,差不多是一个道理。
老奴终于做出了决定,冬季进攻是肯定要进行的。目标嘛,还要看具体的形势变化,才能最后确定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凤城,古称凤凰城,后世丹东市所辖。
因其北邻本溪,南接镇江,东靠宽甸,增援各地皆十分便利,皇太极率正白旗便暂时驻扎于此。
阿敏在旅顺堡落败,伤亡惨重;代善率领的两旗人马也有损失,却只是收获了两座空城,又无奈地渡江而回,可谓是两手空空。
这场失败,从伤亡人数上看,已经超过广宁之战。而明军的新战术打法,也引起了包括老奴在内的,很多后金高官的注意。
皇太极已经把东江军视为心腹之患,并重新从战略层面思虑后金将要面临的困境。
而这一切的变化,却是应该从广宁之战来溯源。特别是明军弃守广宁,实施战略退缩之后,后金就似乎陷入了茫然和被动。
尽管后金还没多少人重视,也不认为是被动。但皇太极却越想越不对,认真分析研究后,得出了比较悲观的结论。
“明军弃守广宁,虎墩兔却取而代之,牵制作用依旧存在。”皇太极在粗糙的地图前皱眉沉思,“明廷又大力扶持东江军,和朝鲜一起,封锁我大金。”
轻轻摇了摇头,皇太极伸出手指在广阔的沿海地带划过,“再加上登镇、津镇的明军,对我大金的军事压力和封锁,反倒是增强了。”
罗绣锦沉吟着说道:“熊蛮子的‘三方布置’已是颇为棘手,现在是虎墩兔、朝鲜、东江军,还有登镇津镇的海路,竟成‘四方布置’,更加毒辣呀!”
对于后金来说,占领很多的城池和地盘,并不是最重要的。粮食物资,才是他们必不可少的。
占据了大半辽东又怎样,天灾和严寒却是躲不过去。坐吃山空是自取灭亡,出兵劫掠则要防备其他方向的敌人趁虚而入。
皇太极用力点了点宁远,苦笑道:“看似不战弃土,却是暗藏杀机。我军若出动进攻,补给线延长数百里之多,粮草接济困难。若困于坚城之下,恐怕……”
出动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抢掠,可变成消耗,首先就违反初衷,背道而驰。
要是抢着了还好,可失败了呢?哪怕是与明军对峙,也不是后金能够承受的。等无奈地饿着肚子回家,冰天雪地的路上不知又要死上多少人。
罗绣锦指了指地图上的几条河流,说道:“若是冬季河水结冻还可出动进攻,若是其它季节,则是层层陷阱,危险重重。”
辽河、三岔河,便是罗绣锦口中的陷阱。明军凭借水师的强大,摧毁浮桥、封锁河流、截断粮道,简直不要太轻松。
出于这样的顾虑,后金想要对辽西发动进攻,就只能是在冬季,河流结冻后就不担心明军水师切断后路了。
而罗绣锦的提醒,或者说是担忧,还真说对了。
老熊就有“当宁远冲,与觉华相犄角。敌窥城,令岛上卒旁出三岔,断浮桥,绕其后而横击之”的作战计划。
皇太极轻轻颌首,表示对罗绣锦的赞同。
他的目光转向东面,过了鸭绿江,在皮岛停留一会儿,又转向了新义州和铁山,然后是朝鲜。
相对于攻打辽西的风险,朝鲜可是个软杮子。
如果能降服朝鲜,就等于削弱了东江军的实力。因为东江军的很多物资,就是由朝鲜供应的。
但攻打朝鲜的时机,似乎并不合适。朝鲜只是经济封锁,以及帮助东江军,却并未直接与后金进行军事冲突。
恐怕父汗不会同意进攻朝鲜,至少在目前的形势下,不会急于行动。
皇太极沉吟着,眉头皱紧,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