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五章 那些人和事(大章)
第五百三十五章 那些人和事(大章) (第1/2页)献剑含璧,古来为最高规格的投降礼仪。
多少末代帝王为求家族存续做出过这样的选择。
看着佝偻的于师长,宋子瑜缓缓伸出手,握住其奉上来的佩剑。
这是一个简单的交接过程,但内在含义却十分巨大。
这代表着龙山的权力的顺利转交。
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,仿佛耗尽了于柯的心力。
佩剑脱手的瞬间,钢骨铁脊的老将军似乎站立不稳,脚步有些踉跄站立不稳。
一只沉稳有力的手掌搭在了老将军的胳膊上。
“老将军你可要站稳了。”宋子瑜关切的问道。
于柯定了定神,怔怔看着宋子瑜。
这个动作……
非常有深意。
别管宋子瑜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所为,但就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,落在了所有的第三师降兵眼中,就属于是一种态度了。
一种对投降者的照顾和示好的态度。
这是表达出“我能容你们”的态度。
看到宋子瑜这样的行为,无形之中就像是给降兵们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……
宋子瑜也许知道,但也许是不知道,其实这是于柯故意位置。
于柯想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来“问心”。
问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心。
昨日与龙山旧部的人谈论眼前这年轻人,进取和宽仁是龙山旧部对其最推崇的地方。
于柯有些不相信,所以他要亲自试一试。现在……
于柯有了自己的答案。
于柯脸上露出一丝解脱的表情,仿佛是前列腺造反多年今日又恢复了工作一般的解脱。
这表情一闪即逝,迅速隐藏在苍老的面容下。
“宋子瑜,年轻人……以后我麾下这些兵就拜托你了。”于柯看着宋子瑜缓缓说道。
这语气很慢,吐息很长,仿佛是行将就木之人在交代遗言。
用得着这样吗?
宋子瑜笑道:“老将军莫要多心,我会好好安置他们的。”
说完这话,宋子瑜收起笑容,将佩剑递给公孙婉儿。
也不管于柯和公孙婉儿的惊讶劲儿,宋子瑜大踏步朝着龙山城内走去。
公孙婉儿一愣,连忙捧着佩剑紧紧跟随,而于柯则站在原地怔怔看着。
按理来说,这佩剑代表的是权柄,是象征,他却随手予人……
这份气度,怔住了于柯。
于柯突然觉得,自己似乎小看了这个年轻人。
他对自己这些形式主义,根本就不在乎。
……
宋子瑜大踏步朝着龙山走去!
在宋子瑜身后,是龙山战兵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
山呼海啸,群情如潮。
拥趸云集者,如是也。
古来英雄者,莫过于此也。
宋子瑜大步朝着龙山城走去,然而走到城门口,却定住了脚步。
宋子瑜盯着城门看了又看。
城门非复旧颜。
宋子瑜陷入了回忆……
昔日。
自己第一次来到龙山的时候。
自己就是站在这里,看着龙山。
此去经年。
那城门早就已经替换掉,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高大和厚实的铁门。
宋子瑜想到了徐英男……
人与物俱非。
此情此景,令宋子瑜无比怀念,怀念自己在龙山的所有念想。
自己初来龙山之时,马森明、赵元霸、田岳三足鼎立,现而今俱往矣。
徐英男,你还好吗?
……
就在宋子瑜思绪万千之际,吵杂的欢呼声将自己拉回了现实。
只见门内涌出了大量看热闹的龙山居民。
这些居民满脸带着笑,迈着欢快的步子,朝着自己涌来。
有那么一瞬间,宋子瑜感觉自己仿佛就是拥抱了浪花的礁石。
数不清的龙山居民围绕在自己的身边,然后将自己给淹没了。
宋子瑜知道……
这是他们表达着亲热的方式……
这是他们在表达对自己的爱戴之情。
群情之激动,人山人海之态势,情感之热烈,人群之汹涌……
让宋子瑜身边拱卫的战兵都傻眼了。
这些战兵就像是水中的浮漂,被浪花打得时隐时现。
“宋老大,可真的是您!”
“宋先生,我们想死你了。”
“宋先生,您还记得我吗?”
“看到没有,这就是我们龙山的城主!”
“荒原上英豪虽然很多,但没人能和宋先生一比。”
“天下这么多豪杰,这位绝对是首屈一指的!”
“我们龙山能有今天的成就,全拜这人所赐……”一个老龙山人对身边新来龙山的人介绍道。
而拿命新来的移民,则表现出了比老龙山人更为狂热的崇拜之情。
老龙山人见到的宋子瑜,或许还是人。
但在新的龙山聚居地居民心中,充满了传奇往事的宋子瑜,分明已然神话。
仿佛画在年画上的钟馗,塑在庙宇中的菩萨般。
更有甚者!
一些年少貌美的小姑娘,正疯狂朝着宋子瑜疯狂的抛着媚眼。
“哇,没想到门上画的家伙居然这么年轻!”一个从外面聚居地搬来龙山不久小姑娘惊呼。
看来宋子瑜已经被画上了门板儿,距离神化一步之遥。
“不只是年轻哦,长得也很英武啊。”另一个女孩抿嘴笑道。
“这样的男人才是我的梦中情人。”
“不行了,我无法呼吸鸭。”
“我好想嫁给他。”有小姑娘花痴的说道。
……
宋子瑜当然不会知道关于自己的花边和八卦。
此时的宋子瑜十分烦恼。
看着那些对自己表达着各种激动之情的龙山民众,宋子瑜的心情只能用受宠若惊来形容。
宋子瑜是真的搞不懂!
很遗憾,自己不过是为龙山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,何德何能担得起大伙儿如潮水一般的爱戴啊。
自己能做什么?
自己还能做什么?
只能一个劲儿的谢谢大家啊!
为了缓解民众的情绪,在一众龙山军民的强烈要求下,宋子瑜登上了城头,然后激情澎湃的发表了一通热情演绎的演讲。
因为过于热闹,宋子瑜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也不知道台下的民众有没有听到。
宋子瑜脑袋完全是晕乎乎的,这种感觉让体悟到了虞夏国太祖当年君临京师城楼门,俯视三百万全国青年的顶礼膜拜。
此情此情,恰如彼时彼刻。
有些境界,没有达到的人是永远也无法体悟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