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持心对君言
第96章 持心对君言 (第1/2页)时值严冬,即便东胜都气候温和,远没有星落郡那般霜雪漫天的酷寒景象,但到了冬季,城内外也是一片草木枯黄、花叶凋零。
然而当赵黍来到宫城之中时,发觉四处花草茂盛、生机勃勃,经过宫人修剪的盆栽花卉,娇艳鲜嫩的花瓣上,尚残留着清晨露珠,视冬日如无物。
此等有违天时物候的景象,应该就是那群堪舆师的手笔。即便以赵黍如今修为境界来看,通过排布格局、梳理地脉,能做到一方天地自成气象,成就也是极为不凡。
何况这么一座独具气象的宫城,还兼具禁制术法、摒除妖邪的效力。赵黍来到此地之后,感觉手脚四肢都不如平常那样轻健,想来便是为了防备修炼之士潜入宫中行刺。
为了让诸多禁制恒定运转,这座宫城肯定要耗费大量灵材珍宝以为奠基。不过考虑到营造宫城这种事,往往是举国之力,如此也不足为奇了。
赵黍跟在安阳侯身后,记得他先前嘱托,进得宫城之后不要四处乱瞧,赶紧收回目光,垂首低眼,心中暗暗打鼓。
穿过长廊、拐入门洞,偶尔能够瞧见几队金甲禁卫齐刷刷地走过,赵黍跟着安阳侯来到一座幽静殿室外,领路的宦官入内通报,片刻后便受召进入。
殿室之中早已有人,一名相貌端正的男子身穿柘黄衣袍,素色无纹,端坐书案之后,左右下手处,分别是张端景与梁韬。梁韬一如既往深衣鹖冠,鹰眉隼目、捻须冷笑。
“参见陛下。”安阳侯与赵黍赶紧下拜。
“不必行礼了。”黄袍男子语气温和,他目光稍移:“你就是赵黍?”
赵黍心知这位黄袍男子就是当今华胥国主,躬身垂首:“是。微臣赵黍,参见陛下。”
“朕听韦卿提起过你。”国主笑容和煦,语气并无逼人威势:“据说符兵便是由你首创?”
“微臣偶有所成,乃是蒙陛下恩泽。”赵黍小心按着安阳侯的教导回答。
“哦?是何恩泽?”国主问。
“若无陛下扫平板荡、外御寇雠,微臣恐怕早已沦没丘墟,遑论进入馆廨研修进学。”赵黍回答。
国主轻轻一笑,不置可否,随后望向安阳侯:“缉捕司在鬼市清查出一批财宝,内中不乏灵材法物,爱卿认为要如何处置?”
“鬼市妖邪惯行不法、聚敛财宝,搜查清点过后,应该将其充实帑库,灵材法物则宜付有司,取其妙用、扶国保君。”安阳侯应答说。
国主微微点头:“那清查出的灵材法物,就交由金鼎司验看过后分派处置。”
安阳侯难掩兴奋:“臣遵旨!”
国主将一份簿册交给身旁宦官,转递到安阳侯手上,随后说:“爱卿先去办事,朕还有话要跟赵黍说。”
“臣告退。”安阳侯低头拱手,趋步后退时偷瞧了赵黍一眼,似在暗中提醒。
等安阳侯离去后,国主挥手让一干宦官退下,他手指轻敲书案,望向一旁梁韬:“梁翁,如今朝野内外沸反盈天,你也明白是何缘故。鸠江郑氏做出这等事情,您难道真要庇护到底?”
“陛下所说的‘这等事情’,不知是哪件事?”梁韬捻须挑眉:“若说积宝阁行刺一案,说到底是郑图南为报私怨,加上受鬼市妖邪蛊惑,与鸠江郑氏满门并无关联,缉捕司已经从青罗衣等犯处问出实情。
至于说鸠江郑氏暗通敌国一事,也已查清是具体事务交托由鬼市妖人打理,鸠江郑氏甚至不清楚鬼市将粮米生丝贩运至九黎国。陛下别忘了,鸠江郑氏诸多子弟葬身沙场,正是亲近之人不够,无奈把田庄产业交托外人打理。”
国主沉默不语,对面的张端景则说道:“梁首座,在这种场合,就莫要巧言狡辩了。国家有法度律令,鸠江郑氏通敌属实,大宗粮米生丝贩运出境,买通一路上的关口守备,正是依仗鸠江郑氏发信于门生故吏。这也能谎称郑氏疏忽无知?”
“张首座想谈法度?”梁韬露出几分笑容:“那好,老夫就谈法度。若是鸠江郑氏有罪,那同样与鬼市往来密切的宗室子弟,又该如何论处?”
张端景没有答话,国主则是微微皱眉,梁韬扭头望向国主:“还有一事,老夫见缉捕司的案情卷宗里没有提及,陛下可否容老夫直言?”
“梁翁但讲无妨。”国主犹然镇定。
“老夫得知,海外幻波宫曾遣门人出入鬼市,按说这并不值得老夫留心。”梁韬言道:“然而近来老夫听说,此辈与周氏往来甚密。”
国主问:“扶风侯?”
“不错。近来传言,说扶风侯周氏乃是幻波宫后人。”梁韬言道:“还请陛下放心,此事或许只是讹传。老夫已经派出得力弟子,前去捉拿这幻波宫门人,必定将其送至御前,勒令此辈吐露实情。倘若是幻波宫冒称王后家人而行事,则有损陛下声威,断不可饶恕。”
在下面的赵黍听得心惊胆跳,扶风侯是当今王后的父亲。周家在文治武功上没有什么成就,但尤其擅长货殖经商,据说当初这位国主尚且只是一位声名不显的宗室子弟时,在朱紫夫人撮合下与周家成婚,由此得了大笔嫁妆,作为日后争夺尊位的本钱。
而周家也因此一步登天,在国库空虚、内帑不足的情况下,周家的财力就是国主的支柱。当国主在首阳弭兵之后,整顿裁撤国内各军,稍有余力,也投桃报李,让周家子弟参与经营国中诸多产业,其中不乏山泽盐铁这种国家财赋。
当初罗希贤就曾去周家经营的盐场斩除妖邪,对方回赠产自东海水府的含光珠,其财力可见一斑。
现在听说周家与海外某个修仙宗门有往来,赵黍并不觉得稀奇。但梁韬话里话外存有暗示,周家很可能是受幻波宫所指使。
一国后戚,还是掌理大量财赋的后戚世家,结果是海外宗门的后代,这岂不等同把国家命脉拱手送人?
本来朝中就有不少人对于后戚周家把持盐铁财赋深感不满,屡次上书都被国主置之不理。
后戚周家的位置比较特殊,他们族中子弟极少有入馆廨修仙学道,在这一次朝堂壁垒分明的动荡中,也并未站在任何一方,这可以看做是高明的处世之道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